股票配资平台哪家好
“美国银行危机将如何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全球经济会否面临下行风险?”“中国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何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引领发展?”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二届大湾区经济峰会”,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3月16日至17日,近50位来自国内外一流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齐聚广州出席峰会,他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云开雾散春来早”,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如此来形容当下的中国经济,表达了对今年实现强劲复苏的信心。与会专家认为,要通过多措并举扩内需促消费、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抓科技创新,进一步为中国经济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警惕海外市场风险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市场风云诡谲。硅谷银行、瑞信银行等接连爆雷引发巨大冲击,市场担忧其可能为下一场金融海啸的开端;海外央行进一步加息、小型开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俄乌冲突持续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亦为世界经济、金融市场运行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是3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大楼。新华社发
放眼全球经济,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全球经济今年面临下行风险,衰退风险亦不可低估。从出口端看,疫情发生之后,全球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海外对防疫相关商品的需求会出现下跌,他建议要对全球市场的变化保持敬畏,并及时作出策略调整。
针对硅谷银行关闭事件,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这是美联储快速加息导致的恶果。“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并且工资仍然处于上升状态,因此必须依靠加息。然而,本轮历史最快速度的加息也没有遏制住通胀,并产生了其他的副作用。”
硅谷银行事件仅是美联储加息风险暴露的冰山一角,与会首席经济学家们十分关注包括其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
沈建光表示,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力度比美联储更甚,欧洲市场受到的冲击可能比美国更大。
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看来,要警惕美联储加息成为造成金融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若达到此前设想的5.5%甚至是6%的水平,可能会释放巨量风险,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鹏扬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认为,美联储可支持的流动性有限,欧洲等海外资金有撤离美元资产的可能性,美联储如果继续保持升息,本轮银行业危机可能在短时间内不能结束。
客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新华社发
“过去几十年,每次美联储加息都有外溢的情况,造成了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周边的经济体在财政上比较稳健,经常项目基本实现盈余,因此美国的加息对我们周边的经济体有冲击,但没有对拉丁美洲地区和其他低收入国家的冲击这么大。”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说。
此外,地缘政治风险也是首席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国际秩序新构与全球经济”圆桌讨论中,专家对今年改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深全球化合作寄予期待。
沈建光表示,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国的斡旋之下重新恢复外交关系,彰显了大国对于全世界和平的贡献。“我关注到,中东地区国家非常期待与中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相信未来合作机会非常多。”他说。
我国经济复苏趋势明朗
在以“中国经济复苏与新生”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展望全年经济发展前景,表达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实现强劲复苏的信心。“今年我国经济强劲复苏是大概率事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说。
他作出该判断基于三个原因:一是今年年初尤其是2月的数据,体现了经济已出现技术性反弹;二是稳增长的政策加力增效,体现出政府今年稳增长的决心;三是在外围的影响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在1月把全球GDP增长的预测从2.7%上调到2.9%,说明市场情绪有所好转。
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认为后续的复苏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第一个是要看消费和服务的追赶效应;第二个是房地产能否企稳。要实现今年经济整体向好,房地产的企稳是必要条件。”他指出,中国经济复苏已经开启,但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也认为,经济恢复趋势明朗,但基础不够稳固,需求不足仍是今年的突出矛盾,尽管疫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已基本消除,但经济恢复到正常运行的轨道尚需时间,从微观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然存在困难。
在发展机遇方面,许思涛表示看好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中国发展带来的利好,“RCEP会对中国、日本、韩国企业的供应链整合产生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核心动力,动力源来自哪里?在廖群看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科技跃进、产业升级、城市群和都市群的崛起以及进一步改革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被与会专家寄予了厚望。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指出,未来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引领全球湾区的发展,能够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发挥“大码头”的作用。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产业协同互补、科技创新高地、数字经济发达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可以催生对外贸易新业态的发展,打造中国对外开放前沿高地。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涵。“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0%以上,未来这个比例也不会下降。”
畅通“内循环”提振消费
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变化,中国应如何应对,如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连平指出,宏观政策的扩张性、针对性、连续性、统筹性对于中国经济今年的平稳运行、达到预期经济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从扩张性来说,今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总体走向扩张,但需要保持合理扩张的程度。”连平表示,未来还应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财政支持力度,包括提升科技投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增强各类企业活力,尤其是支持困难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同时要加强乡村振兴投入的保障。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建议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他以2022年4月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为例,指出这一为科技创新“添柴加火”的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作用。盛松成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发挥点对点、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政策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支持力度,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挖掘中国的外贸潜力?程实指出,要发挥大湾区产业协同互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发展优势,提升中国贸易体系发展质量增长。“通过创新贸易体制机制激发对外贸易的活力,推动强链补链加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进一步深化金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实效。”他说道。
“中国经济要实现中长期发力,一定需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何海峰表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可以创新机制。“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包括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资金资本配置运行的效率问题,也都应该被纳入考虑。”
“消费”是首席经济学家发言的高频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今年消费对GDP的贡献或回到50%以上,消费增长是一个长期趋势,经济越发展,消费的潜力越大。”杨德龙表示,消费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沈建光提及,“内循环”在今年极其重要,可以采取发放消费券、为中小企业提供采购券等方式畅通“内循环”,提振消费。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论坛现场多位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陆挺指出,应进一步深化和国际社会的民间交流以及商业商务往来。结合国际合作与竞争及世界经济贸易角度,何海峰分析指出,过去,中美两国以巨大的经济体量支撑了世界经济和全球经贸发展,希望中美贸易走向良好。
■链接
今年大湾区发展机遇有哪些?首席经济学家们这样看
【记者】张艳 周美霖 唐子湉 实习生 姚欣迪
【统筹】陈颖股票配资平台哪家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炒股开户_股票杠杆配资网_实盘股票配资操作观点